网站首页 > 市场观察 > 行业动态
Manus一夜爆火后争议不断!
发布时间:2025-03-16

25923594-hEh2Z5.jpg?auth_key=1742140799-

3月6日凌晨,国内AI技术团队Monica在X平台用英文发布了通用AI Agent——Manus,瞬间点燃了整个科技圈。它被称为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(人工智能代理)产品,由国内一家创业团队——Monica.im打造。但这场技术狂欢,迅速陷入争议旋涡。


25923594-ZaNhwK.jpg?auth_key=1742140799-


有人称其是“智能体的ChatGPT时刻”,但也有人质疑这是一场营销和资本市场的热炒,在两极分化的口碑中,Manus的真实实力到底如何?竞泰为您解密。


01


|Manus的“封神”点

Manus官方将自己定义为一款连接思维与行动的通用人工智能代理,特点是擅长处理各种任务,不仅能思考(听懂复杂指令进行推理),还能交付成果(顺滑对接完成该任务的各个环节,将最终结果给到用户)。


举个简单的例子。


如果让Manus筛选简历,用户只需将存有多份简历的压缩包直接发给Manus,剩下的任务就全部交由它完成。Manus会自动解压缩文件,浏览找出重要信息,给出候选人评估结果,还可以将候选人姓名和重要信息做成表格,方便用户查阅。


在此过程中,用户不仅可以关闭电脑,还能随时添加其他任务。一部分人觉得ManusAI Agent又上了一个台阶,马上就要抢走打工人的饭碗,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它只是个套壳工具。


来看它“封神”的点。


相比市面上已经出现AI Agent(比如豆包、文小言都内置了很多智能体),Manus的优点之一在于,处理复杂任务时具备自主性、连续性。


比如用户只需给出一段比较详细的提示词,Manus便能自主解读、拆解并给出结果,还能进行自我检查,省去了一步步的对话引导步骤。


由于Manus是基于云端异步运行,用户下达完指令后关闭页面都不会影响Manus处理指令,任务完成后还会自动通知用户结果。


Manus的另一大亮点,是号称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产品。需要注意的是“通用”二字,指它能够处理各种各样的任务,不限任何领域,比如支持筛选简历、房产调研、股票分析等多场景。


02


|Manus是“套壳”工具?

针对Manus的亮点,也存在着不少质疑的声音。


首先,由于Manus处于内测阶段,采用邀请码制度,大多数用户尚未真正使用过该产品,目前对其“惊艳”的评价大多源自官方发布的演示视频。鉴于过往许多AI产品都存在“样片水平大于实际实力”的情况,部分从业者认为Manus的真实能力有待进一步考量。


其次,对于Manus的“通用性”,部分从业者认为,存在套壳嫌疑。


Manus没有自研底层大模型的能力,其模型能力主要来源于国外Anthropic的Claude。而且,很多场景和功能早已在其他Agent中实现。比如,Devin作为全球首个AI程序员,也是一个能独立完成写代码任务(学习新技术、调试代码到部署应用程序)的AI Agent,在去年年底便面向公众开放。


从这个角度来看,Manus更像是给现有的各类AI应用加了个壳子,把DeepResearch(OpenAI推出)、Computer Use(Anthropic推出)等应用汇总了起来。


Manus本质上是将各种工具进行拼接,其能完成跨应用这类复杂任务,依赖的是Claude模型,以及接入的各类智能体工具。


至于“套壳”“拼接”是否算作创新,业界观点不一。支持者认为,这种整合方式能够快速实现多种功能,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,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;反对者则认为,这种模式只是基于现有技术进行简单组合。


但竞泰认为,从技术维度上看,Manus还远称不上是下一个DeepSeek。


03


|如何正确看待Manus?

比起技术,Manus关键点在于用户体验。


减少了操作步骤,执行过程中不用反复和AI对话,还可以关闭界面,这都是过往AI Agent产品所不具备的。


AI Agent的意义在于帮助普通人提效,Manus重新定义了AI应用的价值指标,由重视DAU(用户留存)变到AHPU(Agentic Hours Per User,用户使用AI完成任务所耗费的时间)。


传统互联网产品都是“注意力经济”,希望占据用户更多的使用时间,最终通过广告变现,所以将五花八门的垂类Agent放到了产品中。


Manus的定位是通用型AI Agent,在执行同量任务情况时,试图让用户花的时间越短越好,所以它做了一个大整合,希望用越快的操作方式、越少的操作步骤为用户提效。


这也是大部分用户对Manus感到兴奋的点。Manus类似“数字代理人”,能自动拆解复杂指令、替用户完成多个任务,而且执行速度快,在任务执行和用户体验上超越了豆包和百度的AI Agent。


04


|Manus走红背后:AI智能体的热度与争议

Manus的走红及其引发的市场反应,反映了AI智能体领域的热度与争议。尽管Manus在内测阶段仅发放了少量邀请码,但其引发的关注度却远超预期,甚至一度导致官网注册页面崩溃,二手交易平台上的邀请码价格也被炒至数万元。这一现象背后,既有市场对AI智能体的高度期待,也暴露出一些潜在问题。


饥饿营销质疑:Manus邀请码的稀缺性引发了外界对其是否采用饥饿营销策略的质疑。对此,蝴蝶效应合伙人张涛在社交平台上多次澄清,强调公司从未开设付费获取邀请码的渠道,也未投入市场推广预算,内测阶段的限制主要是为了保障现有用户的核心体验。


技术与产品争议:尽管Manus在国内自媒体和投资界引发了热烈讨论,但在科技圈和国外却反响平平。部分业内人士质疑其是否真正具备产品和技术突破,认为其热度更多源于市场炒作而非实际能力。


当前,AI产业的发展重心正从模型研发向应用端转移,AI智能体被视为大模型落地的关键场景和通向通用人工智能(AGI)的重要途径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头部模型厂商和科技巨头正在加速布局AI智能体领域。凭借其对核心模型能力的掌控和对基础模型的深度理解,这些厂商在覆盖现有产品和场景方面具备显著优势。竞泰认为,像Manus这样的产品可能只是为头部厂商提供了免费的参考,而留给“包装商”的市场机会可能有限。


统一服务热线:
18117862238
邮箱地址:yumiao@jt-capital.com.cn
公司地址:成都市高新区泰合·国际金融中心18层

Copyright © 2021 jt-capital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 

版权所有: 竞泰资本 粤ICP备2022003949号-1  

快速链接

Copyright © 2021 jt-capital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 

版权所有: 竞泰资本 粤ICP备2022003949号-1